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图片_20250707114549.jpg
“优秀建设者”王臻:引领鄂尔多斯走向国际舞台
文章来源: 2025-08-01


  7月29日,第六届全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以下简称“优秀建设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京西宾馆举行,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统战部部长李干杰等领导出席大会。
  鄂尔多斯投资控股集团总裁王臻在内的100名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中的优秀代表获此殊荣。第六届全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评选表彰活动由中央统战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市场监管总局和全国工商联共同开展。
  作为中国民营经济领域的杰出代表之一,王臻始终以“立民族志气,创世界名牌”为己任,将个人理想与民族工业振兴、国家战略发展紧密相连。自剑桥大学学成归国后,她怀揣着 “让中国羊绒温暖全世界” 的初心,从零起步,创办中国首个国际羊绒精品品牌1436。2008年,1436入选中华国宾礼,多次担当国礼使命,成为联结中外友谊的“温暖纽带”。2016年,她主导鄂尔多斯品牌重塑焕新与时尚化升级,让这个走过40余年历史的老品牌焕发新生,成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典范。随后,她主导了企业大规模的组织变革与管理升级,让传统产业焕发了新活力。2022年接任集团总裁以来,王臻全力推动羊绒服装和电力冶金两大产业链向绿转型、向高迈进、向新升级。
  在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王臻带领鄂尔多斯集团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勇担行业标准制定者与国际话语权争夺者的角色。通过成立羊绒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深化产学研协同,在纺织技术、新材料开发、科学养殖及节能环保等领域持续突破,完成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和“科技兴蒙重大专项”。截至2024年底,鄂尔多斯已主导或参与制定国际标准 6 项、国家和行业标准 100 多项,让中国羊绒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核心地位。她推动建立“飞地联合科研模式”,与上海交通大学共建联合研发中心,打造了一支兼具研发与工业应用能力的创新团队,为西部地区破解人才短缺难题提供了示范样本。
  在王臻的引领下,鄂尔多斯集团践行社会责任,充分发挥羊绒全产业链优势,创新探索 “产业发展与牧区振兴同频共振” 新模式:以源牧场为依托,联合科研机构攻关优质绒山羊繁育、科学养殖与生态保护技术,将研究成果通过培训、服务等方式与牧民共享;推行 “优质优价” 收购政策,按羊绒等级进行不同补贴,让牧民 “养好羊就能致富”。如今,这一模式已带动中国西北地区 5 万牧户脱贫增收,让内蒙古草原上呈现出 “无人机放牧、摩托车巡场” 的现代化牧区图景,书写了品牌引领、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精彩篇章。
  在绿色发展与可持续实践中,王臻同样以前瞻的视野带领集团走在行业前沿。她主导制定《ERDOS WAY》可持续发展纲领,构建从牧场到商场的全产业链可持续行动体系,推行 “负责任羊绒” 理念。在传统能源产业转型升级中,她带领企业聚焦 “科技 + 绿色”,打造了全球首家电石法 PVC 无汞化生产绿色工厂、硅基合金创新工厂、零碳智慧物流等一系列行业标杆项目。其中,2022 年建成的全球首家电石法 PVC 无汞生产示范工厂,获国家生态环境部认证,成为全球《关于汞的水俣公约》履约的关键里程碑,为中国传统产业绿色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 “鄂尔多斯方案”。
  王臻热心公益事业,不仅通过救灾减灾、扶贫助困、捐资助学、环境保护等多种形式履行社会责任。2021年,她发起成立“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温暖乡村牧区帮扶专项基金会”,专项支持牧区素质教育、牧场建设与农牧民创业,并与地方光彩基金会签订总计 1 亿元捐赠协议,用实际行动诠释 “达则兼济天下” 的责任担当。集团也因此荣获“光彩事业发起实施30周年先进典型”“中华慈善突出贡献奖”“中国民营企业社会责任优秀案例”等多项殊荣。
  在王臻的带领下,鄂尔多斯集团坚守诚信守法经营原则,树立了民营企业的良好商誉;通过构建多能互补新型电力系统、推动硅锰尾气制甲醇等循环经济项目,为 “双碳” 目标实现贡献力量。
  此次入选全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是对王臻“以坚定理想信念书写报国志、以自主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以企业家精神践行社会责任”理念的最佳注解。从东胜西部小城到国际舞台,从单一羊绒企业到多元化产业集团,鄂尔多斯的发展轨迹,正是中国民营经济在党的领导下茁壮成长、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的缩影。
  面向未来,王臻将继续带领鄂尔多斯集团深耕实业、勇攀高峰,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协同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等领域持续发力,让“中国羊绒”的国际名片更加闪亮,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多 “鄂尔多斯力量”。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229892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