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非遗诠释时尚纺织
追逐时尚是人们停不下来的脚步,在我们还没有完全理解“时尚”的真正意义时,欧美风 、“韩流”等曾抢占了国内的纺织市场。而当古老的非遗面料惊艳了世界舞台,当亚太各方领导人成为宋锦的模特,我们在纺织业看到了属于古老文明的时尚。
今天非遗文化的崛起,让我们更坚定了非遗诠释纺织时尚的实力,也为我们复苏民族品牌建设带来了新的动力和使命。
它们“老”到了极点,它们也美到了极致。这是非遗独有的魅力。今天的纺织市场已充满时尚的气息,古老的非遗只有融入其中才能找到新道路。
由一个民族甚至一个县区的小范围织造到亮相国际舞台,这是非遗传承人发展眼光的体现。今非昔比的各大非遗博物馆依然是展现非遗的佳地。前厅后厂的蓝印花布博物馆、与海外联谊的南京云锦博物馆、实现转型的名瑞粤绣博物馆都促进了非遗的“世界化”步伐。
产业化的发展更是为非遗展开新路,促进了纺织民族品牌的崛起。呀耶侗锦织艺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欧瑞凡带领侗锦产品走向了市场、远销国内外。苏绣大师姚惠芬则与九鹿王服饰达成了战略合作,实现了非遗与现代时尚产业的接轨。荣昌壹秋堂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将传统文化注入古老技艺,开启了一个有活力的商业模式,让深受韩国、日本等国喜爱的古老夏布,走出了国门。
这正是纺织领域非遗的品牌实力展现。为APEC 会议领导人服装提供宋锦面料的鼎盛丝绸董事长吴建华也表示,正在致力于提高技术,促进新宋锦产业化发展。
新闻回顾
1、5 月18 日,《绚彩中华——中国侗族服饰文化展》在上海纺织博物馆开幕,展览中展出的侗族服饰丰富多样,非遗侗锦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2、7 月8 日,杭州萧山的小巷三寻·土布生活体验馆、小巷三寻·求知小学手织布体验馆、小巷三寻·湘湖手织布纯植物染织馆3 家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同时开馆接纳访客。
3、11 月10 日,APEC 会议领导人欢迎宴会在北京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举行。各方领导人着中国特色服饰亮相,其主要面料之一为非遗宋锦。
4、12 月3 日,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公布,隶属于传统美术的扬州刺绣入选。
非遗文化的崛起,坚定了时尚纺织的实力,也为我们复苏民族品牌建设带来了新的动力和使命。
五、电商让贸易灵活便捷
电商似乎离我们很近,但又好像很远。每一个人都能很容易地触摸到电商,但它又总是不停地“变身”,带给大家众多的陌生与惊喜。而正是这“和而不同”的电商模式,给今天的纺织业市场带来了更多元的、新鲜的贸易手段。
谈起纺织业界的电商运营,大家想起来的可能还是家纺等终端产品。但是回望今年的发展,我们看到了更多纺织原料电商平台带给市场的活力。
重庆纱线产品交易中心是目前全国唯一的纱线电子交易中心,其范围包括纱线类产品、纺织原材料、纺织产品等商品的现货交易以及登记结算、物流配送等。全方位的“服务”为纺织业的发展开辟了又一捷径。
网上轻纺城经过3 年多的发展,旗下运营的全球纺织网与网上轻纺城网站已拥有200 万会员,网上商铺60 万家,累计在线交易超过170 亿元,仅今年1~11 月,就实现在线交易额100 亿元,已成为纺织行业内领先的B2B 在线交易平台。
电商俨然已成终端产品的“必备武器”,无论是O2O 还是B2C,在今年已被家纺行业运用得“游刃有余”。甚至连家纺行业少见的自建商城模式也已初见端倪。江苏卓泰微笑艺术家居营销股份有限公司直接用电商“打开”国内市场,其“微笑商城”已开始试运营,第一家线下体验店预计于2015 年初开启。
同时,电商引发了各个行业的“灵感”,新申集团通过阿里巴巴、微信、微博等平台与线下亚麻生活方式体验馆形成了良好的循环链,进一步推进了麻文化的发展。目前,新申国外80% 的订单和国内60% 的订单,均来自电商。而专注于真丝领域的嘉欣丝绸电商及线上线下互动良好的钱皇蚕丝被等企业,也为企业贸易开辟了新路。
新闻回顾
1、截至目前,重庆纱线产品交易中心成交总金额已超 162 亿元,交易中心吸纳企业型会员与交易型会员共计500 余家。其运营主要包括“集中线上交易”、“场外交易”、“会员清算结算”和“在线金融服务”四大方面。
2、11 月11 日,阿里巴巴活动业绩突破571 亿元。在家纺类产品中,罗莱家纺以1.88 亿元销售额,蝉联三连冠,在全淘宝排名中高居第八。
3、11 月25 日,2014 年全国电子商务创新推进大会上,网上轻纺城凭借“纺织品质量与交易控制系统公共服务平台”荣获“2014 年电子商务集成创新奖”。
充满“惊喜”的电商,让今天的贸易手段更多元,让企业不得不选!
六、区域品牌名号更加响亮
近年来,中国纺织行业总量规模有所扩大,但是与本世纪的第一个十年相比,增速下降非常明显,已经由高速增长步入中速增长周期,进入了深度调整结构、加快转型升级的历史新阶段。
为落实《工业转型升级规划》,加强区域品牌建设,今年,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下发了《关于开展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决定组织开展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示范工作,到2015 年,在全国建设50 个左右区域品牌培育示范区。在纺织产业集群地区创建区域品牌一直是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所倡导的,并且作为试点工作的内容之一。
也正是在这一年,各地集群的区域品牌建设呈现出了更加生动、鲜活的场景。举办了多年的柯桥纺博会,首届举办的盛泽纺博会、西樵的时尚牛仔发布活动,这些专业展会和各种贸易洽谈、对接活动的举办,在为自己打造同上下游进行对接的平台的同时,也成功吸引到了业内的目光,很好地彰显了纺织行业区域品牌建设的发展潜力。
不难看出,在这一年,一些集群地区在区域品牌建设上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从长远的发展来看,借助着国家相关部门支持和倡导的春风,在纺织行业内继续开展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示范工作,进行区域品牌建设,促进集群经济提升竞争力,实现持续发展,将有助于形成我国纺织产业集群特有的优势。
相信在面对这个难得机遇的时候,集群和企业都会抓住,变机遇为发展,变机遇为财富。
新闻回顾
1、10 月16 日,中国吴江投资贸易洽谈会暨江苏(盛泽)首届纺织品博览会在新落成的盛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276 家本地纺织企业在这里汇聚,展示的也是具有科技含量和时尚气息的面料产品,盛泽纺博会的举办,迈出了盛泽当地纺织区域品牌打造的重要一步。
2、10 月21 日,首届“西樵之路”Clarence Ruth 西樵牛仔联合时尚发布在上海华丽绽放,这是西樵牛仔面料在上海的首次时装时尚大型发布秀。通过这一活动,广东西樵作为中国纺织产业链中重要区域品牌的地位进一步上升。
3、10 月24~27 日,2014 中国柯桥国际纺织品博览会(秋季)在柯桥中国轻纺城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有660 家国内外纺织企业参展。截至今年,柯桥纺博会已成功举办16 年,也让中国轻纺城这个区域品牌更加响亮。
区域品牌的崛起在提升当地经济实力的同时,也成为国际上一张独特的名片。
七、材料创新成就纺织科技优势
随着纺织行业科技创新的探索和发展,我国纺织业持续进行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力求实现从传统制造向技术创新转变,自主创新能力也得到明显提高,高性能、功能性、新型纺纱、高新染整技术、节能环保技术等重点领域技术取得重大进步,推动行业大步向前。
2014 年,纺织行业科技创新表现突出,多项高新技术在纺织产业领域取得实质性突破,新材料、信息技术、激光、生物化学技术都在纺织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此外,生产管理模式也逐渐由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产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合作也在进一步推动中。
今年,新材料产业化取得多项突破性成果,可谓是今年科技创新的亮点。据悉,在今年“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奖励大会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瑞哲提到,今年获奖项目中有近20 项成果为纤维新材料开发方面的成果。这表明新型纺织材料科技优势继续保持。
新材料方面的科技创新将带动其他行业和领域变革,例如河北硅谷化工有限公司等单位的“高模量芳纶纤维产业化关键技术及其成套装备研发”项目,攻克了芳纶纤维制备过程中的一系列关键技术,实现了高模量芳纶国产化,结束了一直依赖进口的局面。由化纤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攻关的“超仿棉合成纤维及其纺织品产业化技术开发”项目,在研发技术上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成绩代表过去,今后纺织行业还应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强化成果转化应用的重要性,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孙瑞哲说道。
新闻回顾
1、今年初,杭州市萧山区化纤纺织产业创新联盟成立,44 家化纤纺织企业及大专院校,组成利益共同体抱团发展,研发产业共性项目。
2、7 月30 日,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超仿棉合成纤维及其纺织品产业化技术开发”项目通过了科技部验收。该项目攻克了超仿棉PET 聚酯分子结构设计、高比例改性组分的精确添加与高效分散等十几项技术难题,开发了超仿棉纤维纺纱、织造、染整等后道关键技术,生产出了系列服用和家用纺织品。
3、11 月25 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在北京隆重举行“纺织之光”2014 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教育奖励大会,共有135 个项目获奖,有52 项属产学研联合攻关成果,占获奖项目总数的39% 。
纺织材料的创新,将从产业链源头奠定科技纺织的优势。
八、节能减排 加快推进 任重道远
节能减排不仅是纺织行业的问题,也是全社会的问题,除工业污染外,还有农业污染等其他行业的问题。对纺织行业来说,企业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全行业各部门也要全力配合,力争生产经营和节能减排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对环境污染说“不”。
“当前,节能减排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五位一体发展尤为重要,节能减排指标会越收越紧。”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高勇在今年中纺联春季调研期间表示,节能减排不仅仅是简单的、暂时的“节”和“减”的问题,它还涉及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等基本问题。节能减排要从源头抓起,行业企业要认真重视,要加快技术进步、设备改造、工艺创新、集聚整合等各项工作,为行业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
经过一年的发展,各地纺织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创新节能减排工作方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加速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能源消耗、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等出现大幅度下降,不少企业还非常注重污水处理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污水处理厂纷纷建成。节能减排技术也不断创新。在今年“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奖励大会上,获奖项目中,有20 多个项目涉及节能减排技术,占比近19%。值得关注的是,今年新环保法的通过,各地政府也重拳出力整治纺织企业环境污染问题,都进一步推动了行业的绿色发展。
看到成绩的同时,纺织企业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未来节能减排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在实际操作中企业还有不少困难,今后更要注重生产过程中每一环节的生态问题,加快推进企业节能减排工作进程。
新闻回顾
1、2 月底,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春季调研组先后在浙江杭州萧山区、绍兴柯桥区与当地政府、协会及相关企业进行座谈,实地考察印染、化纤企业,全面促进纺织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推进。
2、4 月24 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环保法修订案》,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新法将于明年1 月1 日施行,将对纺织企业,尤其是印染行业带来深远的影响,促使各地政府纷纷重拳打击违法排污企业。
3、7 月1 日起,浙江省全面启动“6·30 零点行动”,即从7 月1日零点起,所有未通过整治验收的印染、造纸企业,将一律依法责令停产整治或关闭,并要求各地全面公开整治信息,接受公众监督。
4、7 月18 日,江苏苏州市吴江区政府下发《关于对全区涉锑企业实施停产的通知》,指出由于近期江浙省份的断面水质出现波动,某些指标呈现出异常,对全区的印染企业实施暂时停产的措施。
节能减排不仅仅是简单的、暂时的“节”和“减”,它还涉及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等基本问题。